
傳統上反壟斷執法更關注價格,而非創新。經濟理論顯示了價格競争使消費者受益的方式,如供需曲線、寡頭壟斷模型。但随着社會的步、時間的推移,這些模型于實際執行中多次碰壁。在本書中,作者提出了從以價格爲中心的競争政策轉向以創新爲中心的競争政策。反壟斷執法應注重保護對創新的激勵,維護動态而非靜态的競争機會。 作者考察了市場結構、企業行爲、新産品和新服務之間的理論和經驗證據,分析了高科技經濟的獨有特征,以及爲什麽反壟斷執法者目前使用的分析工具不能勝任評估任務。他從創新競争的角度,讨論了肯尼斯·阿羅的“替代效應”和熊彼特的市場勢力理論,企業并對創新和未來價格競争的影響,并回顧了有關競争、合并和創新的實證文獻。書中還探讨了美國和歐洲反壟斷機構審查的并案例,包括著名的微軟反壟斷案、谷歌反壟斷案等。在大科技公司迅速崛起且已經對當前反壟斷體系形成挑戰的情況下,如何在反壟斷和維護創新方面取得平衡,本書給出了中肯的建議。<br/>【推薦語】<br/>1.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産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由此可見,創新仍舊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2. 傳統上的競争政策和反壟斷執法更關注價格,而非創新。經濟理論已經證明,價格競争确實能使消費者受益。雖然反壟斷法并不排除鼓勵創新的幹預措施,但随着時間的推移,對反壟斷法的司法解釋已經阻礙了創新政策的實施。在本書中,經濟學家吉爾伯特建議,爲了鼓勵創新,競争政策需要從以價格爲中心轉向以創新爲中心,而反壟斷執法應保護對創新的激勵,維護動态而非靜态的競争機會,因爲在當下的高科技經濟中,創新發揮着重要的作用。 <br/>【作者】<br/>理查德·吉爾伯特,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名譽經濟學教授,研究領域爲競争政策、知識産權和研發。2002年至2005年,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系主席;2006年至今,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競争政策中心主席。1993年至1995年,在美國司法部反托拉斯司擔任經濟學副助理檢察長。 <br/>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