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本书的头,就“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前景和路径”做出了深剖析和探讨,从1993年首次提出“实现人民币可兑换”,到1996年宣布“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再到如今“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推;从亚洲金融风暴,到国际金融危机,再到现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他从时间维度、可行性角度等多方面,阐述了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与其他政策改革的配合关系、中期目标与疑难杂症等问题,为全书的讨论作出了铺垫。 本书上篇聚焦资本账户放的波争论,集中于讨论两个问题:资本账户放的条件是否成熟?资本账户放之前应完成国内金融改革,还是可以协调推?下篇聚焦资本账户放的第二波争论,集中于讨论两个问题:资本账户放是否应该“加快”?是否应设定路线图与时间表? 此书适合金融界人士阅读,以把握中国金融、尤其是国际货币政策的脉搏,熟悉金融决策界和理论界的专家观;也适合学习金融学的在校研究生阅读,以增强其对金融实践的直观理解。<br/>【推荐语】<br/>为了便于记录、学习和分享近年来专家们对于资本账户放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成果,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秘书处特将相关论文、评论和圆桌讨论内容集结成这本文集,试图将讨论不断深和走向共识的过程呈现给读者。 该书没有就金融理论提出什么新见解,但却充分展示了当前金融实干家们(如在中国人民银行任职的主要领导)与象牙塔里的学者们(如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院的教授们)*关心的话题,以及他们的不同立场和交锋。“金融四十人论坛”建立了一个令不同观经济学家可以心平气和同时又直言不讳行辩论的平台,召了主题为“资本账户放的时间表与路线图”的内部研讨会,就资本账户放与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之间是否具有先后次序展激烈讨论。此书,就是诸多学者对资本账户放这个议题行辩论的一个实录。<br/>【作者】<br/>陈元,国家发银行董事长,中国银行业协会会长。长期从事金融工作,具有研究员职称,对宏观经济理论和国际金融有深刻的了解和研究。先后主持了中国社会主义运行机制课题研究和首都发展战略研究。 钱颖一,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1981年清华大学数学专业本科(提前)毕业。毕业后留学美国,先后获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硕士学位、耶鲁大学运筹学/管理科学硕士学位、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br/>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