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主要阐释近年来作者对货币、经济增长与债务问题的一些新的思考。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极其深远和复杂。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又给世界经济带来新的复杂影响。为应对危机冲,全球实施了力度空前的货币刺激措施,货币、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组合出现了新的变化,高债务现象成为宏观经济研究领域不可忽视的问题。货币、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债务一直是宏观经济引人关注的变量,作者遵循古典经济理论的传统,借助供求交互影响和动态变化这一视角去理解经济增长的一般机制,并将货币引到该机制中,观察货币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交互关系,而运用这一框架思考和分析现实经济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br/>【推荐语】<br/>专家推荐 从需求侧管理到供给侧改革,从逆周期调控到跨周期调节,近年来我国经济在转型调整中经历了诸多政策实践。李斌博士和伍戈博士运用供求交互和跨期均衡的思路,对此行了有深度、有创见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不同领域的读者都将从中受益。 ——刘世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本书是李斌博士和伍戈博士合作出版的第四本著作。长期以来,两位作者一直对宏观和货币问题保持着超高的研究热情。本书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将视野转向了货币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货币非中性等更具一般意义的问题,试图在系统思维的框架下对货币政策定位于需求管理的传统理念有所突破,以便可以更完整地阐释货币政策的总量和结构效应。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两位作者的研究成果具有独到的启示意义。 ——张晓慧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 两位作者将宏观经济理论与中国政策实践相结合,诠释了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交互反馈效应,并在此视角下研究货币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本书对于理解新发展格局及与之相适配的货币和金融政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李 波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 当前我国正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导向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需求侧管理和注重需求侧改革并扩大制度型放,这对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宏观经济理论往往将需求和供给分割来,短期看需求,中长期看供给,对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交互影响有所忽视,不利于我们正确理解真实世界里的宏观经济问题和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工具。如何从一般均衡和系统思维角度出发建构中国特色宏观经济综合治理框架,统筹解决短期需求侧周期性、外部性问题与中长期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问题,是一个重要课题。本书尝试通过寻找供求交互的理论源头并据此展分析,为理解债务、经济增长和货币之间的关系,以及畅通经济金融循环等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框架。 ——田国强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院长<br/>【作者】<br/>李斌,经济学博士,研究员。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其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货币问题与宏观审慎政策等。曾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金融研究》、《世界经济》、《管理世界》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著作多部。曾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等多项学术奖项。 伍戈,经济学博士,研究员。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曾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担任经济学家。其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货币政策与国际金融等。曾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浦山政策研究奖、刘诗白经济学奖等学术奖项,并获“远见杯”中国经济预测冠军。 <br/>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