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是什么?它为何能保存和延续自身?生物和非生物的根本区别何在? 1943年,物理学家薛定谔在都柏林三一学院的一系列演讲中探讨了这些问题。这位知名的量子力学先驱用物理学的工具解释了生物的活动。这些演讲被整理成书,就是这本《生命是什么》。其后几十年间,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发展突飞猛。DNA的发现证明了作者卓越的洞察力和前瞻性,将本书送20世纪伟大科学经典之列。<br/>【推荐语】<br/>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任吴国盛力荐,适合零基础人群阅读的经典科普之作,大学生、中学生推荐阅读书目。 分子生物学奠基之作,破物理和生物的学科界限,推动20世纪分子生物学革命,许多诺贝尔奖得主因为这本书改变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包括威尔金斯、克里克、沃森等。 新译本,荣获国际插画大奖的艺术家马岱姝手绘全彩插图,装帧精美,值得珍藏。<br/>【作者】<br/>埃尔温·薛定谔(1887—1961) 奥地利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20世纪前30年中物理学经历了一次大革命,解决了微观运动的基本规律问题。薛定谔生活在这个时代,1926年他提出了波动力学,是量子力学的标准形式之一。薛定谔因此获得诺贝尔奖。后来他的兴趣转向生命科学,他在1943年写的《生命是什么》为分子生物学的诞生做了概念上的准备。<br/>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给TA打赏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