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本可以倒着读的书——《图解针灸穴位速查手册》。主体有三部分:穴位图、穴位定位、穴名索引。24张穴位图分部位设置;穴位定位分经论述;汉语拼音穴名索引标注图与定位文字所在页码。目录后创造性绘制穴位分部导航,使各部穴位图所在页码一目了然。 关于穴位治病、取穴定位的图书非常多,大多是以十四经脉为纲,即必须逐条经脉经认识穴位。可是对养生保健感兴趣的读者,也许知道补益大穴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穴、关元是任脉穴,要想找到同样常用的合谷、列缺,就如同大海捞针了。而本书,兼顾读者多方面需求:知道穴位的大概位置(头面部、上肢、下肢、胸腹、肩背……),可以通过“穴位分部导航”去看*部分“穴位图”;想全面地了解穴位,可以翻阅第二部分“穴位定位”;如果比较生疏,只听说一个穴名,则第三部分“穴位索引”(汉语拼音)就成为快速有效的工具,通过索引标示的穴位图页码和定位页码查找相关图片和文字描述,能够真正做到快速查穴定位。 本书方便的阅读顺序是穴位索引→穴位图→穴位定位。<br/>【推荐语】<br/> 第 1 时间快速查穴定位!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第九、十版)《针灸学》《经络腧穴学》指定用图! 普通读者大都听说过一些穴位名,比如有补益作用的足三里、关元,减轻牙痛的合谷,缓解恶心、呕吐、胸闷的内关,等等;先前出版的《zui xin 国家标准针灸穴位挂图》系统介绍了十四经穴和经外奇穴的定位与主治;还有许多涵盖针灸治疗内容的专业书……可以说满足了读者了解、使用穴位的部分需求。 但是对于针灸的爱好者、初学者以及对穴位有所了解但又不那么熟悉的人,往往存在一个难:当查阅到某种疾病应该用某些穴位来治疗时,不能马上找到那些穴位在哪里、属于哪条经。针对于此,我们策划出版了这本可以倒着读的小册子: 本书的阅读顺序是穴位索引→穴位图→穴位定位。根据穴名的汉语拼音,在穴名索引中查找到穴位,再依据所标示的穴位图页码和定位页码查找相关图片和文字描述,真正做到以*快的速度查穴定位。 另外,我们假设一些读者知道腧穴所在的大概位置,想细致了解确切的定位,在目录的*后两页增设“穴位分部导航”,将各部穴位图所在页码标示清楚,一目了然。 本书特: 1.图片中的穴位定位主要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GB/T12346-2006《腧穴名称与定位》标示各腧穴的位置。 2.采用分部图示,与按经图示相比大大减少了图片数量,缩小了篇幅,降低了成本。而且在同一页尽量使图片紧凑,用较小的篇幅尽可能清楚地显示腧穴的位置,以方便读者使用。 3.根据不同部位取穴的需要,在有些部位添加了肌肉、骨骼等具有重要取穴意义的标志。如: (1)添加了腹直肌,作为足太阴脾经及足阳明胃经腹部取穴的重要标志。 (2)上肢增加了肱二头肌和前臂屈肌,是定取上肢手三阴经腧穴的重要标志。 (3)下肢小腿前面增加了肌肉,尤其是胫骨前肌对于定取足阳明胃经小腿前面的穴位具有重要意义。 (4)上肢的上臂后面加的是肌肉,而前臂的后面加的是尺桡骨,这是因为上臂后面的穴位定位与肌肉有关,而前臂后面的穴位定位与尺桡骨有关。 (5)下肢小腿后面增加了肌肉,这对定取足太阳膀胱经的合阳、承筋、承山等穴具有重要标志作用。 4.增加了临床较为常用的牵正、安眠、夹承浆、肩前4个奇穴。 此外,本书出版半年即销售一空,为增加其实用性,在第二次印刷中附赠zui xin国家标准耳穴图、国际标准头穴线图等。<br/>【作者】<br/>睢明河,北京中医药大学针推学院教授,校级教学名师,讲授经络腧穴学、针灸治疗学等课程。曾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zui xin 国家标准针灸穴位挂图》《图解针灸穴位速查手册》等七部著作,受到广大读者好评和同行肯定。并应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第九、十版)《针灸学》《经络腧穴学》主编邀请,绘制经络穴位图,获得针灸届同行的一致好评。<br/>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