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的荷包pdf+epub

内容查看
查看价格20 元(100 台币TWD)
乾隆皇帝的荷包pdf+epub

  《乾隆皇帝的荷包》是赖惠敏教授数十年潜心研究清代财政史的学术结晶。本书聚焦于乾隆皇帝的荷包,即皇室“小金库”的收与支。作者认为,皇室财政和国家财政不同的是,田赋为国家主要的收来源,清皇室虽有百万亩以上的土地,但其重要收则来自于商业方面,即地租、关税、当铺、发商生息以及盐商之额外支出等。乾隆朝内务府收惊人,乾隆皇帝借此在北京、热河等处大量兴建藏传寺庙,带动寺院经济活动。同时巧妙地利用藏传佛教,实现了号令蒙藏各部,整合蒙藏社会,维护统治的目的。然而在清朝外患问题缓解的同时,皇室敛财所引起的内部问题却层出不穷,种下日后清朝衰败的远因。<br/>【推荐语】<br/>★乾隆帝好大喜功,尤其喜爱宫殿园林,其在位的60年间,大兴土木不断。这在历朝历代都被视为劳民伤财的弊政,但在乾隆朝却没有明显加重人民负担,激化社会矛盾,其中的奥妙何在?本书利用海峡两岸的清宫档案,还原出乾隆帝“私房钱”的各种来源,揭示其鲜为人知的高超理财能力。 ★内务府经商生财,是否存在依仗皇权垄断市场、聚敛自肥的弊端?作者发现,内务府在经营活动中盘剥商人的情况严重,关税盈余解交内务府及议罪银制度的实施起了纵容官员贪腐的作用。乾隆帝在乎个人财富胜于吏治,这种短视行为加深了清王朝吏治败坏的程度。 ★乾隆帝在位期间于北京、承德、五台山等地修建了规模庞大的藏传佛教寺庙群,为今人留下了丰富的建筑文化遗产,那么乾隆帝的如此做法到底是为了自己的信仰,还是出于政治目的?本书通过坚实的史料基础,指出乾隆帝笃信藏传佛教,热衷修习藏密;同时乾隆帝善于通过宗教笼络蒙藏上层人士,用藏传佛教寺庙筑成一道“宗教长城”。乾隆帝以宗教的力量吸引蒙藏人士到北京、热河、五台山等地朝圣,寺庙成为集市和香活动的中心,促了商品交换和地方经济发展。宗教与贸易,如同乾隆皇帝的双翼,使其得以有效地统治边疆地区,成功解决了历代困扰中原王朝的边患问题,其积极意义影响至今。 ★本书繁体字版被列学术界久负盛名的“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2014年在台湾出版后广受好评。此次简体字版出版,得到海峡两岸院士郭松义、刘翠溶联袂热诚推荐,续写了中国学术史的一段新佳话。 <br/>【作者】<br/>赖惠敏,1956年生,台湾台中市人。台湾大学历史学硕士、博士。现任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学术专长为清代家族史、社会经济史。 著有《明代南直隶赋役制度的研究》(1983)、《天潢贵胄:清皇族的阶层结构与经济生活》(1997)、《续修澎湖县志?财政篇》(2005)、《但问旗民:清代的法律与社会》(2007)、《清代的皇权与世家》(2010)等专著,并发表论文数十篇。2014年,赖惠敏教授因出版《乾隆皇帝的荷包》而获得了台湾“科技部”颁发的年度杰出研究奖,这是台湾地区奖励杰出科研人才的重要奖项。<br/>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给TA打赏
0

評論0

支持多种货币
支持多种货币付款,满足您的付款需求
7天无忧退换
安心无忧购物,售后有保障
专业客服服务
百名资深客服7*24h在线服务
发货超时赔付
交易成功极速发货,专业水准保证时效性
顯示驗證碼

社交帳號快速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