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史札记》汇总了吕思勉的全部已刊和未刊札记共762 条,是后人根据他的笔记和论著整理而成,内容博大、论精当,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史学著作。全书按历史时代的顺序分为五帙,分别为先秦部分、秦汉部分、魏晋南北朝部分、隋唐以下部分、通代部分。<br/>【推荐语】<br/>吕思勉先生八岁即和史学发生关系,二十四史阅读过两遍以上。 收录七百六十二条札记,集史学大师吕思勉之史学论。 读者不仅可以见到吕先生读史札记的“全璧”,还可以获得学习历史的方法和一步研讨的课程。 其文颇得乾嘉学者考据之工,其文虽短小,然其中之史学知识却极为丰富,虽其中某些论为近世考古发现所否定,然其方法颇值得今人学习。(豆瓣读者) 欲读史书,须先阅世。唯有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方能勘破史书中的种种障眼法而窥见历史的真相,吕思勉先生可谓深得读史之三昧。此书是史料的宝库,更是读史之津梁。(豆瓣读者) 人家说我正史读过遍数很多,其实不然,我于四史,《史记》《汉书》《三 国志》读得多,都曾读过四遍,《后汉书》《新唐书》《辽史》《金史》《元史》 三遍,其余都只两遍而已。 ——吕思勉 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为文者,我常推崇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严耕望 先生于著作中常透出一些精彩议论,知道他实得益于对社会学、人类学等新知识的吸收,社会经济、社会组织、社会生活都了他的中国通史,实为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先驱。<br/>【作者】<br/>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常州人,著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与钱穆、陈垣、陈寅恪并称为“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自1926 年起,任上海光华大学国文系教授,后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1941 年,光华大学迁至四川,乃归乡闭户著书。1949 年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一级教授﹑上海历史学会理事﹑江苏省政协委员。 吕思勉一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史研究,是史学界公认旧籍读得多的一位学者。他将二十四史通读数遍,为学界同仁传为美谈。他注重排比史料和分类札记,长于综合研究和融会贯通,广泛阅读新出报刊和从西方引的新文化、新思想,著述宏富,对经学﹑文字学﹑文学亦有独到见解。<br/>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