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我們對生育這一熱門話題廣爲讨論時,似乎更多的是在關注社會趨勢、統計數據,探讨低生育率意味着什麽,卻很少将目光投向自己——你是否曾因爲來自長輩的壓力、生育的負擔、工作規劃與人生發展而苦惱是否要孩子,或被迫要孩子? 但需要意識到的是,過分憂慮生育問題這件事本身,會讓我們忽略焦慮背後的内心感受,盲目地對是否生育做出決定。所以,與其逼自己在當下就做出判斷,不如尋求一次與自己對話的機會。 我對生育的擔憂究竟是什麽? 這種焦慮的情緒因何而來? 問題在于生育本身,還是其他什麽? 本書基于心理學、社會學的視角,結合大量個案,試圖從原生家庭、婚育觀念、内在感受、現實生活等不同方面來探讨生育焦慮背後更深層的心理原因與社會因素。當情緒和感受長期被忽視、被否定、被壓抑;當婚育成爲一種束縛,限制了人們生活的可能性;當恐懼、焦慮等負面情緒被社交媒體無限制地放大……内心深處的痛苦與創傷,讓我們疇躇不前。 隻有在察覺那些一直以來被忽視的真實感受之後,我們或許才能發現困擾自己的并非生育。除了拂去缭繞眼前的迷霧,本書還爲我們提供了緩解焦慮、療愈内心的建議與方法,希望能爲讀者走自己的内心以扇門,實現自我松綁,釋放生命潛力,找到人生更多的可能性。<br/>【推薦語】<br/>本書結合當代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探索抗拒生育背後存在的心理因素,意在幫助人們正确認識生養孩子,爲普遍存在生育焦慮的人們提供行爲指南。<br/>【作者】<br/>悅芝林 國家認證二級心理咨詢師、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心理學碩士 長期從事個體心理咨詢工作,擁有近十年相關從業經驗,積累了大量個案。 熱衷于探究社會文化(及其變遷)與個體心理之間的關系,關注女性心理相關問題。<br/>
點點贊賞,手留餘香
給TA打賞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