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作者凭借医师的身份,与上海滩上的三教九流都有交往。虽多次遭遇风险,但每次都能化险为夷。作者的一生也充满了坎坷,也充满了戏剧性。本书弥补了上海沦陷期间普通上海市民生活记忆的空白。 本书是“陈存仁作品”之一本,与《银元时代生活史》可以看作是作者自传两部曲。书中描写了上海沦陷后,作者目睹的日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残暴行径以及个人跌宕起伏、大喜大悲的生活经历。书中所述情节曲折离奇,曾被美国某大学中国同学会改写为话剧剧本,在美国多所大学上演。这是一部上海版抗战史话,记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可读性强。<br/>【推荐语】<br/>一位老中医的孤岛生活札记。阿城、沈昌文、王学泰、赵珩、雷颐,鼎力推荐! 写老上海的书,这一本*好!——阿城 这样的书,让我这个当年上海的“小瘪三”大眼界!——沈昌文 陈存仁师从章太炎先生,是一代儒医。他编纂了中国**份医药常识类报纸——《康健报》、协助策划了全国中医**次代表大会、并推动力中医**次抗议当时政府的“废除中医”的活动、他编纂了**部现代中医药典——《中国药学大辞典》。他还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理财家,阅历丰富,思维敏锐。他把自己的经历与观察所得凝聚为《银元时代生活史》《抗战时代生活史》两本生活札记。——王学泰 时代的写真,生活的侧影,一个时代的结束,并不意味着记忆的消失……——赵珩 陈先生是良医,在诊治病人的同时,也对社会“望、闻、问、切”,将鲜为人知的深层世态披露出来。——雷颐<br/>【作者】<br/>陈存仁(1908—1990),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名医。原名陈承沅,出生于上海老城厢一衰落绸缎商人家。在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毕业后,师从丁甘仁、丁仲英父子。1929年自设诊所,独立行医。 1928年,创办国内份医药卫生常识方面的报刊《康健报》。1929年3月17日,被中医<br/>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