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茅台酒的配料表上,只写着三种成分:高粱、小麦、水。 茅台人是如何用这三种当地最简单常见的物质,酿造出了世界上最复杂、醇厚的白酒?作为一家国企,茅台酒又是如何带动茅台镇一带的经济发展?甚至连中国的白酒产业也因其改变了走向,而改变了当代中国的消费审美趣味,乃至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 这是一个悠长的故事,充满了神秘感和偶然性,它既是商业的,更是文化的,是历史的,又极具当代性与代表性。 全书盘了茅台发展至今的重大事件,梳理企业成长的历程。基于实地调研与核心人物采访,结合财经作家吴晓波个人视角的细致观察和独到思考,从文化积淀到品牌建设,全景式呈现茅台变革历程,并以茅台为轴,回望中国商业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探寻中国白酒龙头企业驰名全球的秘密,解读中国本土品牌发展创新的成长逻辑。<br/>【推荐语】<br/>财经作家吴晓波暌违六年,全新企业传记力作 历时三年创作,赴茅台镇调研20余次,查阅大量史料,揭秘茅台酒生产和管理的中国式秘籍 随书附赠茅台六法十二式手册及茅台大事记拉页 为什么要读《茅台传》? 茅台酒的起源在哪里?一瓶酒为什么要至少经历5年时间才能出厂?30道工序、165个工艺处理都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 茅台品牌是如何培育的?茅台的战略有什么独到之处?茅台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到底有没有可以借鉴的地方? 读完本书,你会对全球市值领先的酒企和中国A股标杆式的制造企业有全新的认识。 茅台到底能不能学? 茅台的成功真是“老天爷赏饭”或“老祖宗赏酒”吗? 这是对茅台酒乃至中国传统工艺产业最大的误读。 茅台酒的标本价值并不完全在于它的禀赋特性,更在于它的普适性。 它是中国传统手工业向现代制造企业演过程中的一个样本,是中国文化元素在消费品市场上的一次价值体现,也是企业通过文化营销和价格锚定形成竞争优势的一个经典案例。 企业能向茅台酒学什么? 茅台提供了一套基于价值创新的战略模型和中国超级消费品的品牌建构模型,它的经验带有相当的启迪性和普适性。<br/>【作者】<br/>财经作家,“吴晓波频道”“蓝狮子出版”创始人,常年从事公司研究。创作出版的《大败局》(I 和II)、《激荡三十年》、《激荡十年,水大鱼大》、《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腾讯传》等作品均跻身畅销书行列。作品两度选《亚洲周刊》年度十大图书。 <br/>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