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告别了高增长阶段,同时面临着潜在经济增速下降和需求不足的双重挑战。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讨论对这两个挑战的认识,以及如何应对这两个挑战。从国外经济增长的历史变化谈到中国经济潜在增速的变化,详细分析了房地产市场、金融业改革、总需求现状、高通胀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步讨论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和实践、以逆周期为目标的公共支出政策,以及中国首选的应对解决之道,以期找到一步改善经济活力的政策发力。<br/>【推荐语】<br/>(1)中国即将跨高收经济体门槛,跨过分水岭之后如何应对新矛盾、新挑战,值得深思。中国经济增速现已逐渐放缓,消费取代投资和出口成为需求增长的主要力量,服务业取代工业成为就业和增加值的主要贡献来源,经济增长的动力引擎发生了转换,经济发展遇到了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 (2)高速经济增长奇迹不会一直延续,人均收一万美元左右是经济发展阶段的分水岭。过了这个分水岭以后,破旧立新的压力大增,政府维持高速经济增长的传统政策妙方难以应对新挑战,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各种矛盾凸显。 (3)中国也将面临类似的问题,有必要借鉴他山之石,汲取制胜之道。本书在深思中国对策的基础上,以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经济体,以及日本、中国台湾地区和韩国等东亚经济体为样本,考察它们在经济增长奇迹结束以后遇到的挑战和采取的对策。 (4)全书主题鲜明,内容广泛,思考深。从中国经济潜在增速的变化、房地产、金融业改革、总需求管理、货币政策、以逆周期为目标的公共支出政策、高通胀到新冠疫情爆发以后的新问题,都有扎实、深厚的思考。 (5)学术研究与政策制定相结合。本书不仅丰富了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学的理论研究,还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基于数据分析的决策依据,促了学术研究与现实政策之间的良性互动。<br/>【作者】<br/>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资深研究员。研究领域是中国和全球宏观经济,重研究的问题包括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波动、人民币汇率和外汇管理政策、全球宏观经济等。 经济学博士,中国金融四十人研究院研究员。博士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十年以上宏观研究经历,主要研究领域为放宏观经济,货币政策与大类资产配置。 <br/>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