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本文集汇集的片思随想梳理一下包括四类。*类是这些年我出访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感。在当企业负责人的时候,我几乎每年都会到世界各地去访问,了解行业、企业和科技前沿的情况,比如书里面谈到的日本、以色列,还有关于奔驰、万华、一重、富士康的文章,就记载了这些访问的感受,对我后来做企业很有影响。像我2018年再去日本访问回来后写的《日本还值得我们学习吗》这样的文章,我相信这些见闻思考对于大家也会有所启发。 第二类是若干读书体会。我除了工作,时间主要用于阅读,但我读书主要是学以致用。这本书中关于企业规模、深度学习、谷仓效应等文字,就是这几年干中学、读思问的结晶。我认为中国企业和中国制造在有了规模之后,在做强做优、走向世界一流的过程中,还有很多这一类的问题,需要一个一个地去破解。 第三类是我在做企业的过程中,对企业本质和意义的思考。我做企业做了40年,企业和企业家的意义何在,是我不断思考的问题。书中关于从管理到经营、企业的品格、企业的格局与能力这一类的文字,就是这种探索的结果。这几年,我越来越多地讲到企业责任、企业品格、企业格局,倡导企业成为共享平台,我认为这里面有世界潮流变化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因为经过了多年的改革放,中国企业家对企业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第四类是演讲。我认为,企业不仅要创造有形价值,也要不断创造思想、传播新的理念。这些年我应邀参加了一些活动,有不少演说,像本书中选录的在国务院国资委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本书中简称国务院国资委或国资委。中央企业负责人半年会议上的发言、在哈佛大学的演讲,受到了一些关注,产生了一些影响,也有分享的价值。我把它们汇集在这里,希望大家关注潮流走向,与时代共步。<br/>【推荐语】<br/>访问记 在当企业负责人的时候,我几乎每年都会到世界各地访问,了解行业、企业和科技前沿的情况,这些访问的感受,对我后来做企业很有影响,我相信这些见闻和思考,对大家也会有所启发。 读书记 我读书主要是学以致用。本书中关于企业规模、深度学习、谷仓效应等文字,就是我这几年干中学、读思问的结晶。中国企业在做强做优、走向世界一流的过程中,还有很多这一类的问题,需要一个一个地去破解。 沉思录 企业和企业家的意义何在,是我在做企业的过程中不断思考的问题。我越来越多地讲到企业责任、企业品格、企业格局,倡导企业成为共享平台,我认为这里面有世界潮流变化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经过了多年的改革放,中国企业家对企业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演说选 企业不仅要创造有形价值,也要不断创造思想、传播新的理念。这些年我应邀参加了一些活动,有不少演说受到了关注,产生了一些影响,也有分享的价值。我把它们汇集起来,希望大家关注潮流走向,与时代共步。<br/>【作者】<br/>宋志平 管理工程博士,现任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世界水泥协会创始主席,全国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深耕我国建材行业40年,2019年11月卸任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的十五大和十八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获得“中国优秀企业家金球奖”“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卓越贡献企业家终身成就奖”“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全球华人经济领袖”“《财富》CEO终生成就奖”等殊荣。 宋志平是伴随我国改革放成长起来的优秀企业家,40年来始终奋战在国企改革的前沿,创造了大量鲜活实用的改革经验,被誉为“国企改革的铺路石”。他曾同时出任中国建材集团与国药集团董事长,并带领两家企业双双跻身世界500强企业行列。他创并成功实践的“央企市营”“整合优化”“格子化”管控以及“八大工法”“三精管理”“六星企业”等改革创新模式,被企业界推崇为“宋志平模式”。他先后推动8家中央企业重组、混合近千家民营企业,创造性地提出“央企的实力 民企的活力=企业的竞争力”公式,被公认为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先行者。在水泥领域大规模重组整合的实践与经验荣获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并被写哈佛大学商学院案例。以混合所有制推建材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荣获第六届管理科学奖。<br/>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