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整体分为两部分。 第一至五章阐述了商业模式理论的基本概念,讨论了四种典型研究型平台的商业模式构建逻辑,并提炼了其所代表的共生体的结构、特征与适用性条件。作者分别围绕政府机构主导、高校学术界主导、市场需求主体主导与行业协会主导四类现实情景着手分析,其各自拥有不同的商业模式构建目的,也由此衍生出差异化的商业模式构建逻辑与价值创造原理。在以四种不同研究型平台构建的商业模式理论范式中,作者提炼出针对不同技术类型的解决方案。这些发现能够为推动早期公共性基础研究、市场应用驱动的基础研究、跨越“死亡之谷”的应用研究、重大行业共性问题攻关研究等常见问题提供启发。 本书的第六至十三章阐述了八个有代表性的研究型平台案例。这些研究型平台拥有差异化的定位,涵盖了产业园区、政府基金、研发型企业、高校孵化器等典型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优秀实践,同时涵盖了生物医药、通信技术、军工、材料等多元化行业技术创新成果,具有广泛性。学术会议与美国的高校终身教职在科技创新上游的重要支持作用,对人才选育、学科发展非常关键,是官产学研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第十四章和第十五章对此行了讨论。<br/>【推荐语】<br/>通过研究美国产学研生态中的关键主体,作者覆盖了包括政府公共基金、企业、高校、行业协会在内的不同生态角色,并发现了其在不同的阶段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发挥了不同的作用,从而服务了一个新想法从诞生到技术转化、再到产品化落地的全过程,扶持了新企业,催熟了新技术,促了产业发展。本书提炼出围绕产学研基本共生体与专业化商业模式相关的理论内容,并辅助以案例实践的事实支撑。希望读者阅读本书后能够形成产学研的商业模式设计思维,希望本书能为产学研相关的痛解决提供启示。<br/>【作者】<br/>魏炜 博士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管理学教授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商业模式研究中心主任 与清华大学朱武祥教授联手在全国率先推出“魏朱商业模式六要素”模型,是商业模式理论研究的先行者和奠基人。 在《管理世界》《金融研究》《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北大商业评论》《清华管理评论》《中欧商业评论》《新财富》《创富志》《商业评论》《21世纪商业评论》《商界》等学术和财经刊物上发表关于商业模式的论文、案例一百余篇。 出版商业模式论著《商业模式学原理》《发现商业模式》《重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的经济解释》(中英文版,获201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奖)、《商业模式的经济解释II》 《慈善的商业模式》《透析盈利模式》(中英文版)、《超越战略:商业模式视角下的竞争优势构建》《商业模式专利保护的原理与实践》《基于商业模式的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等十余部。 林毓聪 北京理工大学医学技术学院博士后 清华大学统计学博士 哈佛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 专注于医学影像、医学信息学、医学统计方面的研究,共计发表SCI期刊论文超20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项目一项,参与科技部重项目、基金委联合基金重项目等四项。 廖静秋 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现就读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在读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商业模式和公司金融,曾发表多篇SSCI、核心期刊论文。<br/>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