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女人,一片热土,一次奇妙而动人的经历,一场真挚而自由的生命体验。 1914年,29岁的凯伦踏上非洲这片热土,满怀憧憬地与丈夫一起经营咖啡农场。骑马、狩猎、行医、种一块自己的咖啡园……她饱含深情地记录了在非洲生活的滴滴,感受着灵魂、生命与自然之间至为深切的呼唤应答。<br/>【推荐语】<br/>★作者凭借自传体小说《走出非洲》,获得两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同名电影斩获七项奥斯卡大奖。瑞典学院的常任秘书彼得·恩德格曾经将诺奖委员会未办法文学奖给凯伦称为“一个失误”。 ★1954年海明威在获得诺奖时称:“如果凯伦·布里克森得奖,我会更心。” ★《蒂凡尼的早餐》的作者杜鲁门·卡波特认为《走出非洲》是“二十世纪ZUI唯美的一本书”。 ★《伤心咖啡馆之歌》的作者麦卡勒斯很喜欢《走出非洲》,她说:“我每年都会读一遍《走出非洲》,因为它总能给我源源不断的勇气和力量!” ★央视《朗读者》节目,张艾嘉倾情朗诵《走出非洲》内容。 ★诗人周云蓬称赞说:丹麦女作家凯伦·布里克森的《走出非洲》真是一篇好小说。那些关于非洲上空飞行的描写,还有自由流淌的结构,我主观感觉影响了海明威的《乞力马扎罗的雪》。 ★改编同名电影由梅丽尔·斯特里普主演,获28个电影奖。三毛反复看了四遍,说从未看过这样走近她心里的电影。 ★旅行译者袁田倾情呈现唯美全译本。感动千万读者的豆瓣高分译本。 ★全新精装插图珍藏版:原创海报级插画,感受作家笔下热情而自由的非洲。收录作家小传,了解作家背后更为真实的非洲故事。<br/>【作者】<br/>凯伦·布里克森(1885—1962) 丹麦著名女作家。1914年,旅居肯尼亚,经营咖啡农场,至1931年农场大火后返回丹麦,后从事文学创作,1934年以笔名“伊萨克·迪内森”出版成名作《哥特故事七则》,后陆续出版《走出非洲》《冬天的故事》《草地绿荫》《埃赫雷加德》等。《走出非洲》为她赢得了巨大的声誉,她曾两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被誉为与安徒生齐名的丹麦“文学国宝”。 译者袁田,旅行作家,曾出版印度及非洲国家相关旅行随笔。因肯尼亚与《走出非洲》结缘,重译经典,再现一段隽永人生。<br/>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