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斯少年》以*人稱回憶錄的動人之筆,續寫亞曆山大大帝*後的七年。故事叙述者是一位真實的波斯人——亞曆山大青春俊美的伴侶巴勾鄂斯。 這少年幼時被賣爲奴隸,輾轉成了波斯國王大流士的男寵,他起初隻從宮闱傳聞裏聽說亞曆山大震動朝野的勝利。後來在高伽米拉戰場上,亞曆山大再次敗大流士,将他趕上逃亡之路。大流士故後,巴勾鄂斯被作爲求和禮物獻亞曆山大的内廷。 亞曆山大對聲色享受體驗尚淺,但對感情向來需求很深;巴勾鄂斯善于悅人,卻一直無處實現少年的戀夢。他們的相遇恰似命中注定。征途漫漫,愛情給了亞曆山大無限安慰,曆經刺殺陰謀、異族聯姻與軍心浮動,他對巴勾鄂斯始終未減眷戀。<br/>【推薦語】<br/> ★ 美國總統肯尼迪、傳奇作家張愛玲、英國布克獎得主 《狼廳》作者希拉裏·曼特爾的摯愛作家 瑪麗·瑞瑙特 ★ 公認知名巨作 “亞曆山大三部曲” 第二部 ★ 傳奇王者,活在這位少年愛的凝視中。 瑪麗·瑞瑙特對于曆史小說家及其讀者們都是一道光照。她不會假裝昔日和今天一樣,古希臘人和我們一樣。她向我們展示了他們的奇異,纖毫畢現、準确無誤,挑戰我們的價值觀,勾引我們的好奇心,領着我們穿越一塊動人而愉悅的域外地景。 ——布克獎得主 希拉裏·曼特爾<br/>【作者】<br/> 瑪麗·瑞瑙特(Mary Renault,1905—1983),以描寫古希臘的曆史小說享有世界性的聲譽,其作品傳神地展現了忒修斯、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曆山大大帝等名人的生平。 瑞瑙特出生于倫敦,畢業于牛津大學,大學時的老師包括著名希臘學教授吉爾伯特·默雷(Gilbert Murray),和後來以《魔戒》成爲一代文豪的語言學教授托爾金(J. R. R.Tolkien)。大學之後,她在牛津的拉德克利夫醫院(Radcliffe Infirmary)學習護理,并跟日後的終身伴侶朱莉·穆拉德相遇。二戰期間兩人曾專職照料傷兵。 瑞瑙特本小說發表于1939年。1948年以《歸于夜晚》赢得15萬英鎊文學獎金後,攜朱莉移居南非。其後的寫作生涯中,瑞瑙特先以同性愛情故事《禦者》震撼文壇,繼而轉一向令她癡迷的古希臘曆史,共寫出八部考據翔實、想象馳騁的大師之作,包括《殘酒》《國王必須死去》《海裏來的公牛》《阿波羅面具》《頌詩人》與“亞曆山大三部曲”(《天堂之火》《波斯少年》《葬禮競技會》),至今廣受喜愛,長銷不衰。<br/>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