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書是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的中篇小說集之一,收錄作品4部。 《夢境與雜種》:《豐乳肥臀》的前奏,寫盡艱難時代傳奇少女的善與美。講述可以通過做夢預知未來的哥哥與身世複雜、善良美麗的妹妹,在艱難的歲月裏相伴成長、苦中作樂的故事。 《幽默與趣味》:《十三步》之後,再于嬉笑與荒誕中閱盡知識分子的辛酸。戰戰兢兢的大學教師在偶然的情況下變成了一隻猴子,面對焦急萬分的妻子和天真懵懂的兒子,發展出一串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模式與原型》:一個懵懂、如狗般低微的男人所經曆過的質樸而粗粝的鄉村生活片段。展現将自我埋塵埃的人、漫無頭緒的生存之路、冷骨髓的“無意識”心聲。 《父親在民夫連裏》:《紅高粱家族》續篇,續寫熱血男兒的英雄豪情,再現紛飛炮火也掩蓋不了的蓬勃生命。越過冰河,扛過饑餓,有痞氣、有柔情又有魅力的父親帶領着民夫連爲前線官兵勇送軍糧的故事。<br/>【推薦語】<br/> 不可不讀的當代文學經典,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中篇小說*全彙編。 “莫言中篇精品系列”囊括了莫言自創作始到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期間全部中篇作品,表現了不同時期的藝術風格,可以幫助讀者深了解莫言中篇小說的豐富内涵和體量,爲學者、評論家研究提供材料。此次出版精審細校,全新修訂,增補遺漏。 中篇創作出現了莫言創作中反複表現的主題,并日趨成熟。 莫言長篇寫作中經常表現的主題,在中篇的創作中也多有所表現。比如初戀情結、異禀兒童、超感與通感、饑餓與狂歡、“計劃生育”與高考等,都是莫言經常表現的主題。在反複的表現過程中,形成了莫言式的象征意味,也顯露出莫言對生命的重視和對現代社會人類生存狀态的反思。 莫言的創作試驗場,不乏爲長篇創作做準備的練筆佳作。 因爲中篇小說的體例适中,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可能性,在中篇創作的過程中,莫言有意識地在一些作品中舍棄自己熟悉的題材和手法,努力行着多樣化的探索,對自己發出挑戰,拒絕變成熟練的小說工匠。并且有些作品作爲長篇小說的構思準備之作,與長篇對照閱讀,别有趣味。 全新裝幀設計,小巧便攜,細膩用紙,手感尚佳。 這套書采用了小32的本,精裝設計,小巧便攜,易于翻閱,更符合當下快節奏生活中讀者的閱讀習慣。在設計上沿用“莫言短篇小說精品系列”的思路,護封選擇了具有現代感的抽象圖案設計,希望帶給讀者全新的閱讀感受。書的内文采用細膩的純質紙,内封則采用相當有質感的木棉紙印金的設計,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在長篇創作中,我追求的是力量,是沖力;在中短篇創作中,我追求的是語言的優美和故事的象征意義。”——莫言 “雜種往往是生命力比較強的東西,好的小說,也應該是雜種,就像騾子一樣……小說是什麽?小說是夢境與雜種。”——莫言 莫言是一位詩人,一位撕碎程式化的宣傳海報,把個人從湮沒無名的芸芸大衆之中提升起來的詩人。 莫言的想象飛越于整個人類的存在狀态之上……他向我們展示的是一個無真相、無常識,亦無同情的世界,是一個人們膽大妄爲、孤立無助、荒誕不經的世界。” 比起衆多追随拉伯雷和斯威夫特——在我們的時代,追随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作家,莫言的世界更加趣味橫生,也更爲驚駭人心。 ——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授獎辭(選摘) 我曾說過,中國文化太缺少三樣東西:慈悲、寬厚與幽默,但莫言出現之後,就另當别論了,至少是“幽默”不缺了。林語堂在世時提倡幽默,可惜他未能遇到莫言,而我與莫言相逢了,這真是幸運。 ——人文學者、思想家、文學家 劉再複 莫言擺脫了現實主義的窠臼,演繹出駁雜怪異的記憶和叙述流程。從天堂到茅坑,從正史到野史,從主體到身體,他以葷腥不忌、百味雜陳的寫作姿态,以及充滿瑰麗文采與奔放想象的文字象征,展現一位世紀末中國作家的獨特情懷。 ——哈佛大學教授 王德威 莫言是我們的惠特曼,他有巨大的胃口、旺盛的食欲,似乎沒有什麽東西是他不能消化的;他剛健、粗俗、洶湧澎湃,闡揚着中國精神中更寬闊的一面,那既是經驗的、感覺的、身體的,又是超驗的、終極的,超越自我,超越曆史理性。 ——作家、評論家 李敬澤 莫言有一種能力,就是非常有效地将現實生活轉化爲非現實生活,沒有比他的小說裏的現實生活更不現實了。他明明是在說着這一件事情,結果卻說成了那一件事情。仿佛他看世界的眼睛有一種曲光的功能,景物一旦視野,頓時就改了面目。并不是說與原來完全不一樣,甚至很一樣,可就是成了另一個世界。 ——著名作家、複旦大學教授王安憶 莫言把日常生活中的災難編織成一種有用的、令人振奮的、罕見的東西。 ——《紐約時報書評》 被視爲中國的威廉·福克納,有着加西亞·馬爾克斯魔幻風格的莫言,對中國鄉村的描寫有一種魔幻般的抒情詩情調,黑色幽默和超自然的描述灌注其間……即使對不熟悉中國作品的讀者來說,這八個故事也令人耳目一新……他的作品萬花筒一般地反映了中國的當代現實。 ——《華盛頓時報》<br/>【作者】<br/>莫 言(Mo Yan) 1955年出生于山東高密,1976年參軍離故鄉,1980年代初始文學創作;2012年因作品“将迷幻現實主義與民間故事、曆史以及當代社會現實相融合”而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成爲首位獲得這項大獎的中國作家。 主要作品有《紅高粱家族》《豐乳肥臀》《檀香刑》《四十一炮》《生死疲勞》《蛙》等長篇小說十一部,《透明的紅蘿蔔》《拇指铐》《歡樂》《爆炸》等中短篇小說一百餘部,《霸王别姬》《我們的荊轲》等話劇、戲曲、影視劇劇作多部;另有散文集、演講集、對話集等多部。作品被譯爲英、法、德、意、西、俄、日、韓、荷蘭、瑞典、挪威、波蘭、匈牙利、阿拉伯等五十餘種語言。 莫言及其作品曾獲得馮牧文學獎、聯合文學獎、大家•紅河文學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成就獎、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獎•紅樓夢獎、茅盾文學獎、全國戲劇文化獎金獅編劇獎、中華藝文獎、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等國内重要獎項,以及法國Laure Bataillon外國文學獎、法蘭西文化與藝術騎士勳章、意大利Nonino國際文學獎、日本福岡亞洲文化大獎、美國紐曼華語文學獎、韓國萬海文學獎、阿爾及利亞“國家傑出獎”等國際重要獎項。 此外,莫言被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台灣佛光大學和保加利亞索菲亞大學、法國艾克斯-馬賽大學、美國紐約城市大學、秘魯天主教大學、智利叠戈·波塔萊斯大學等中外十餘所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并擁有北京師範大學首位“京師傑出教授”、德國巴伐利亞藝術科學院通訊院士、英國牛津大學攝政公園學院榮譽院士等稱号。<br/>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