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荒原狼》是黑塞出版于1927年的長篇小說,帶有強烈的自傳色彩。它是赫爾曼·黑塞以對主人公哈裏·哈勒的考察,力求揭示和解決其本人與大衆文化、工業社會和權力階級的沖突以及深層心理危機的文學表達。小說在創造性的多重視角間切換,匿名出版人、一本名爲《論荒原狼》的手冊、哈裏本人,爲讀者展現了一幅生動的市民社會圖景,以及遊離期間的邊緣人荒原狼。<br/>【推薦語】<br/> “我們所知的世界,包含其中的不公、腐朽和惡意,如何與我們信任的理想和至高願景相協調? 一切賦予生命價值的神聖事物——美、愛、真理和善,是真實的還是空洞的幻象,給人慰藉的錯覺,我們珍視的希望和創造? 音樂僅爲娛樂服務,還是一條步内心的通道,讓人類在被異化的現實中得以肢解自我并在忘我的狀态下獲得瞬間的幸福并回憶天堂? 我們的自我,被扼殺在社會的誡命下,又爲何深感成爲真正的人,成爲不朽者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如果生命終将結束于墳墓中,我們又爲何緻力于艱辛地塑造自我,探索永恒?”——姜乙 一百年前黑塞借荒原狼哈裏·哈勒之筆寫下的預言在往後的時間裏一一應驗。 在《荒原狼》中你可以看到不曾見過的、令人可畏的坦誠,它是知識分子式的,更是生而爲人的坦誠。 如果二十世紀以來有過某種向内的、振聾發聩的聲音,那一定來自黑塞筆下的角色。 可以确認的是,同《悉達多》一樣,《荒原狼》同樣是一首長詩—— “這是一場對生而爲人的殘酷的慶祝,是一部反對平庸的充滿勇氣的詩篇。” <br/>【作者】<br/> 赫爾曼·黑塞 Hermann Hesse (1877—1962) 作家,詩人,畫家。 1877年生于德國,1923年籍瑞士。 1946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被譽爲德國浪漫派的後一位騎士。 主要作品 1904 《彼得·卡門青》 1906 《在輪下》 1919 《德米安》 1922 《悉達多》 1923 《辛克萊的筆記》 1925 《溫泉療養客》 1927 《荒原狼》 1930 《納爾齊斯和歌爾德蒙》 1943 《玻璃球遊戲》 譯者 姜乙,女,先後就讀于中國音樂學院和德國奧斯納布呂克大學。現居北京。<br/>
評論0